这个五一假期,注定与Android为伴。虽然儿子一直在身边骚扰,还得陪他到楼下玩。但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Android开发,并因此着迷。在自己的全部三台笔记本上(其实两台是斧头帮的固定资产)都装上了Android开发环境。for Windows的sdk和for mac的sdk都装好了。

最初本人对Android的理解就是Linux + java vm + java app,这个架构跟那个BlackBerry是一样一样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就是打个GPhone的头衔,Google的手机,典型富二代来吸引人。随着这几天学习,发现Android的软件架构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颠覆了很多传统架构的条条框框,很让人对Android的架构着迷。例如把Web中Mesh-up的思路引入到应用开发中,打破了进程,任务之间严格的界限等等,毕竟才接触几天,认识还肤浅,就不详细说了。

天杀的GFW封了Android的开发者网站,每次打开http://developer.android.com都是空白,导致我这几天多次web proxy翻墙。今天,遇到了跟张殊凡小同学一样的经历:

有一天我正在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加入收藏夹了。这个被加入收藏夹的网站叫做:http://androidappdocs.appspot.com/index.html,显然是某人用谷歌的App Engine做的一个东西。但是有完整的Android文档映像,并且可以下载sdk,不用再翻墙了,不错。

本来想写一篇关于Intent的文章,看了几篇国内中文文章和书籍,都云里雾里,结果看了英文介绍之后,突然发现啥都清楚了。就像重演了无数次的计算机文献杯具一样,E文能看懂,翻译过来用自己的母语就看不懂了。后来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了某人写的一篇文章:

Intent 解析

http://zhubin215130.javaeye.com/blog/614913

解释形象生动,十分传神。

顺便说一句,貌似目前国内还没有砖家、叫兽给Intent起中文翻译。可惜了啊,可惜了。这么牛叉,深奥,Zhuangbility的概念,怎么能没有一个很悬很骇人的中文翻译呢?先看失败案例,把menu翻译成菜单,结果老百姓都懂啥意思,这翻译不好,显示不出高深来。你不得不佩服把Socket翻译成套接字,把Handle翻译成句柄,把process翻译成进程,把www翻译成万维网的人。人家就没翻译成“插座”,“把手”,“世界的网”,多牛啊,第一次听到句柄,套接字,进程,万维网,肯定不知道啥意思,这是学术名词,哪里是下里巴人都可以理解的?肯定得虚心学习一番。学习的时候看定义,看概念,看了半天还不一定懂,等最后懂的差不多了,哦,发现原来handle就起把手的作用,socket跟插座也差不多,被晃点了。Intent怎么会没人翻译啊?砖家叫兽们,扬名立万的机会到了。没人翻译我翻译了,叫“控机”,叫“念绪”,叫“因腾器”。咋样,有点学术味道吧。版权所有哦,以后发现啥出版物,尤其是教材用这个翻译,要收钱的哦。

后来又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些系列文章,解释也非常到位,并且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贴近网民生活,尤其是系列第一篇可以当小说看:

深入Android系列文章

http://www.cnblogs.com/duguguiyu/

本人一直觉得技术文章不能太严肃,尤其是网文,搞得再跟课堂里面一样,丁是丁,卯是卯,铁定木有人看。就是大学课堂,也不能要太严谨,国外的那种方式就挺好。看完上面的系列文章后,不敢说大彻大悟,想都没想,就把手头上的一本《Android xx揭秘》扔进了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