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三十月份我被保送到了同济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读研究生,从去年九月份,我开始了研究生生活。至今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咱也谈谈自己对这半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作为一篇给自己看的说明文,讲究实事求是,所以打算尽量采用中性词句。但是从小学,初中,高中,我的作文一直都是比较差滴,到大学修了门《大学语文》还只得了个中。写离题估计是在所难免。
一、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研究生学制是两年半。04年9月份入学,07年3月份毕业。基本上的设置是第一年上课修学分,第二年在导师那里做研究,写论文。剩下个半年找工作卖身。
现在的研究生有两种学制:两年半和两年。两年的研究生第二年找工作,两年半的研究生第三年找工作。因此,两年半其实就是三年。因为公司的校园招聘是不会每半年开一次的,空出那个半来自然是四舍五入到下一年,参加第三年的校园招聘。这样,就要在学校里面多呆一年。对于自费的学生来说,学费也要相应的多交5K。
第二年在导师那里做研究。学校规定,每个研究生都要在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否则不能毕业。这个初衷本来是好的,但是一旦成了硬性规定,就不免落入俗套。现状是:社会上滋生了一批靠“论文”发财的杂志,不论论文水平高低,只要交了“版面费”,就可以加入发表队列,排队等待发表,通常是五六个月之后。如果等的不耐烦,还要交“加快费”。一般算下来,发表一篇这样的论文要花费千元。好一点的老板可以帮忙报销,一般的,不但导师要署名当第二作者,论文的费用还要自己掏腰包。我还没有到发论文的时候,所以只是一笔带过。日后再见分晓。至于在导师那里做研究么,就不用我这多加评论了。为什么导师都被叫做“老板”了?不言而喻。其实,就计算机这一行来说,随便到社会上的软件公司里面做个Intern都会比老板给的钱多。而所谓的老板那里的“实验室”,我亲眼所见的很多都还不如社会上的“软件作坊”。
第三年卖身,看自己的命了。当然还有一条路,接着在学校里面潜伏,读博士……
课程设置是这样的,后面加了一些我自己的评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没上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标准政治课。讲述马克思主义等等。每周一次,大班上课,不去的话点名点到会被扣分,考试是开卷,要末位淘汰掉5%。
第一外国语(英语):每周三次课。居然也是大班上课,一个班有60多个人,固定座位。基本上是上课的时候一直在听老师讲课。学生能动口说的机会很少。考试挺紧,每年都要关掉将近10%。
TCP/IP及高层协议:每周一次课,就是计算机网络。教材不错,是“烫你伯母”经典的《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但是课上只讲了IP层和传输层。考试老师言:“只要你别考单位数就放你过”
算法设计技术:没上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就是本科的编译原理。课本也是一本,老师也是一个。每周一次。考试是分析一个玩具编译器的源代码。老师言:“不会关人”
专业外语(计算机软件)
软件形式化技术与工程:就是本科的软件工程,上课挺君子,只动口不动手。可惜软工是最需要动手的一门课。否则就又是一门政治。考试开卷,老师语:“我历史上还没关过人”
PETRI网理论及其应用:自始至终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据说系主任是靠这个“破车网”发家的,所以开了这门课。课本也必须买系主任编的那本书。考试直接用的是去年的卷子。
分布式系统:就是本科的数据库系统。讲的是Oracle 8i(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版本是10g)。写ä

½œæ–‡æœ‰è·‘题,但是如果讲课也有跑题的话,那么我保证这个老师讲课跑题了。“烫你伯母”有本经典的著作《分布式系统》。如果上课用这本书,该有多么好。不考试,写文章。
嵌入式系统:没上
Linux内核分析:没上
并发程序设计:是本科没有涉及的内容。唯一一点不好就是也是纸上谈兵型,最后写文章。老师语“你总得给我点东西吧”。
健身:就是体育,每次上课都点名,不去不行。我跑五十米摔倒,导致卧床半个月没起来。
总体来看,与本科相比,学到的新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很多课,用别人的话形容,就是想被挂都难。压力也不大。最令我不解的是没有数学课。听浙大交大的同门讲,被数学等课程折腾得奄奄一息。但是我们,由于没有压力,大多数时间都在打游戏,看电影。
二、教学设施和环境
研一学生上课和生活都在同济大学沪东校区。以前这里是同济大学的本科的新生院,所有的本科大一学生都在这里上课,后来由于同济扩找,本科学生放不下了,就把这里改成了研究生新生院。由于沪东校区只有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办公的地方,平时也难与老师谋面。老师们都是上课就来,下了课就走人。而且这块地方已经卖给了上海财经大学,明年就交付。学校已经不会再对这块地方投资,很多设施都是对付着用的。
作为计算机系,更令人不解的是,系里面居然没有给研究生用的计算机机房。很多上机实验由于缺乏动手环境而无法进行。例如Oracle和分布式环境。都是无法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的。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估计也不会有人关心。
三、教师以及教学质量
很久以前就有人教导我们,对教师评头论足是不好的行为。但是我这里只想实事求是地说,很多老师上课的确是不专心。自小就受教育说上课要专心听讲,为什么没有人教育老师要专心讲课呢?下面还是实事求是的讲讲我的经历,隐去任课老师的名字。在此之前,先介绍一个名词:放课。学生如果不去上课,叫逃课,没有正当原因,就叫无故逃课。相应的,老师不去上课呢,就叫放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老师因为开会放课一次。平心而论,这门课老师讲的还是不错的。谈到了很多社会问题而且课堂上给同学充分的发言机会。但是由于太多的学生对政治课已经产生了畏惧和厌恶心理,导致上课和讨论的效果都不理想。我们的“有关部门”或许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政治课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都要上,上到后来却是大多数人对这类课程都深恶痛绝。
第一外国语(英语):老师最认真的一门课。从来没有放课。可是人家老师是外国语学院的人。
TCP/IP及高层协议:学期中老师连续放课三周。导致教学内容缩水。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只上过四次课。大概一个月以后就再也没见过老师的面。最后的考试据说是口语,后来呢,写了篇文章就拉倒了。
软件形式化技术与工程:放过三周课,据说老师去印度了。
PETRI网理论及其应用:只上过四次课,蒋老师只露过两次面,每次一个小时。后面是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人带课两次,据说是他的博士。
分布式系统:放过两次课。老师年事已高,上课又不用话筒,基本学生的出勤率保持在30%左右。
并发程序设计:放过两次课,老师还是挺认真的。
健身:每次都上
四、一些感想
情不自禁,又把这篇东西写成了抱怨贴。其实最想抱怨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自己的心态。
第一是归属感缺失导致心态摆不平。人是ç¤

¾ä¼šç±»åŠ¨ç‰©ï¼Œæ€»è¦æœ‰ä¸ªå½’属。但是自从2004年六月份毕业以后,我的归属感似乎就消失了。我不再是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由于上面的诸多抱怨。我一直也不想承认自己是电信学院计算机系的人,以至于现在有人问我是哪里的研究生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说是软件学院的。虽然在软件学院上课,但是我也不是软件学院的老师。那么,我是哪里的人呢?所以,自己的位置感,归属感就没有了。以至于看到别人找工作,实习,跟公司签约,跳槽都会心里嫉妒,都会心里不平衡……
第二是自己过早的步入了世俗。以前在学校里面一直不接触社会,但是随着自己大四一年在外面实习,然后紧跟着看同学找工作,暑假里面学习开车,跟同学聊工作,慢慢的自己就世俗起来,知道了以后也要买房子,买车子,挣钱,养家糊口。也知道了以后工作要谈月薪,上海的房价奇迹般的高……然后不免任何事情都与这些东西挂上了钩。有时候想多背几个单词,但是脑子里面就闪出这样的怪念头:多背几个单词有什么用,背下来也不会涨工资,背下来也不能给我辆车,背下来也不会……所以这一个学期下来,就没怎么多学东西。然后又看同学工作,领薪水,升职,跳槽,报销发票,不禁想到其实如果当年选择另外一条路,我也可以。然后又想到即使在学校里三年徒刑期满拿到那张纸,还是要到公司里面去干活,还是要从最底层做起,而且研究生跟本科生的待遇差距又不是很大,还有某些同学跟我开玩笑:毕业以后到他的公司去做,他给我当导师等等。又觉得读研究生机会成本太大,放弃的跟得到的不成比例。学习其实可以有很多途径,学校教育仅仅是其一。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而不是随大流。
第三是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滋生了做事拖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毛病。整天在宿舍里挂在网上,但是基本上是在聊天,随便看新闻,看文章,下载电影,看论坛。不做什么正事。然后每天晚上都到很晚。然后跟宿舍的同学一起又养成了“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恶习,早上很少有十点钟之前起床的。浪费了不少时光。对于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脑子里面总想着不着急,可以放一放,以后再做。这样很多事情都是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没有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或者最大潜力。
问题呢,基本上就是这些了。下个学期的课程估计跟这个学期也好不了多少。那些个课程想想就能知道要上成个什么样子。所以不能靠别人,还是要靠自己。第一,要抓住时间,上个学期浪费时间太严重了,后来还抱怨没有时间,很多想做的事情都做不成,启示很多事情都可以挤时间出来完成。第二,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完该做的事情,不留小尾巴。用Microsoft的话说,Under pressure but on time。第三,心态要放正。浮云,就让它浮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