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了。之前文章都在这里:

前面两篇文章的打赏金额接近500块了,真是出乎意料。我是不是应该改行去干网络写手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去?

打赏金额

风土人情很难写,我觉得要深入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不生活个三五年是很难的。几年之后,或许可以真正写一篇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所以这篇文章就当是前两篇文章的补遗篇吧,一些想说又没说的东西,就写在这里了。不分章节,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我们小时候经常被教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虽然有56朵花,好歹整齐划一都是黄花。新西兰呢?白的黑的黄的棕的,各种颜色的花都有。这是典型移民国家的特色。欧洲后裔,毛利人及太平洋岛民,亚裔的比例大概是7 : 2 : 1的样子。其中亚裔里面印度人和中国人最多,我觉得貌似印度人比中国人多一点。当然中国人喜欢大城市扎堆,单看奥克兰中国人估计有20%了,奥克兰大学更是有些专业一半的留学生是中国人。这张谦的全班合影,基本上可以体现新西兰的种族比例。

谦的全班合影

我遇到过各种国家来的移民。从索马里来的难民,不堪战乱的巴勒斯坦人,到对川普失望的老美和对寒冷天气不满的北欧人。但就是这样一群出身不同,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人,在这块地方相处的却极为和谐。不夸张的讲,能给我留下人民友善感觉的地方就两个,一个是新西兰,一个是台湾。何以见得呢?就说几个小例子。

到一个国家,海关的官员是接触到的第一批人。对比一下,美国的海关会把你请进一个设备里面举手投降360度扫描;申根的海关会盘问你祖宗八代;香港的海关会说你怎么跟护照头像不一样?跟我去按指纹。而新西兰呢?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只是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我说是。然后热情洋溢的跟我说了句Welcome to New Zealand,就放行了。在海关被问候welcome的,目前为止我还没遇到第二个。

在新西兰坐公交,上车的时候大家会跟司机说Hello,下车的时候会说Thank you。这个我在其它城市也没有遇到过。平时在路上走路碰上了,不管认识不认识,大家都会相互打招呼。当然可能也是因为人少。要是国内那人口密度,跟每个人打招呼会累死人。

可能真像高晓松说的那样,地理决定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往世界各国移民的时候,尚武的去了美国,装掰的去了印度,囚犯去了澳洲。最早肯移民到新西兰来的英国人,都是淳朴憨厚、想踏踏实实靠自己双手过日子的中下层老百姓。正因如此,他们没有大规模杀害本地土著原住民毛利人,而是通过条约跟原住民和谐相处,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他们的待人接物,也影响了后来的新移民。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新西兰人自称kiwi,kiwi其实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鸟,这鸟的特征就是傻白甜。不会飞只会走,动作很慢。下的蛋特别大,几乎可以塞满它整个肚子。也就是因为新西兰没有野生哺乳动物,所以没有天敌,这种傻白甜才能活下来。奇异果也叫kiwi,kiwifruit。

基维鸟和蛋

跟基维鸟的慢动作一样,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也很慢。拿医疗来说,虽然看病不花钱,但是要注册家庭医生,我来刚来新西兰就注册了家庭医生,结果生效要三个月。看医生虽然免费,但是要排队等,慢性病的话,个把月也算是快的。办个银行卡要十天寄到家里,申请税号要半个月才能激活,驾照算快的,也要一个星期。一切都是慢动作。

人跟人之间的信任还是挺足的,你说啥别人都信。我一直觉得国内医生老师这样的咨询行业难做,主要是信任感缺失,别人说啥你都以为别人想忽悠你,那就麻烦了。在这我认识一个哥们,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不见了,到图书馆说我还了,管理员二话不说就把这本书给消了。结果几天后在床底下又找到了,再去还的时候十分尴尬。

人人平等是新移民培训的时候老师着重强调的一个理念,新西兰把人人平等看得极为重要。几个例子,美国至今还在为谁是第一位女总统纠结,新西兰女性已经占据了这个国家所有的重要职位:最高领导人是英女王,因为女王常驻伦敦不能到海外殖民地办公,所以在各地都会委任总督,委任到香港的大家都熟,叫港督。委任到我们这kiwi基维国的,应该叫基督吧。反正这总督也是女性。有实权的领导应该是总理,新西兰上个世纪就有女总理了。新西兰华人中行政职务最高的也是位女性,干到了部长,不过前几年因为贪腐问题被迫辞职了~—#¥%……&*。美国人喜欢说sir,整天sir来sir去。但是我们新移民培训的时候老师说sir,madam在新西兰都不用。因为与人人平等不太吻合。还有就是新西兰的国内航班没有头等舱跟商务舱,所有人都一样,据说也是为了人人平等,难道不是土豪都买私人飞机了……

还有一个体现平等的就是贫富差距相当小。国内经常高收入和低收入能够差几十倍。譬如工厂的工人月入两千正常,但是月入两三万的人也比比皆是。新西兰呢?只要有份工作,基本收入都差不多。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体面不体面的工作。大学教授收入不一定有工地的泥瓦匠多。我遇上一个华人教授,学建筑的。跟我抱怨说这老师收入太低了,要不是担心家里父母在他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挂不住面子,早就跟别人合伙搞个建筑队装修赚钱去了……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几平方公里的大公园,绿草一望无垠,据说是早期移民打猎的地方。这公园边上有小社区叫利斯顿屯,我一家散步每次走到那都会说,哇这高端社区太高大上了,什么时候俺们的那个家,能住在这个屯,坐拥一望无垠的大草坪,夫复何求?结果网上搜一下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上个世界80年代建的低收入养老社区。简直三观尽毁。在国内豪宅寒舍一目了然,在这居然傻傻分不清楚了。

低收入养老社区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个是最低工资定的高,在麦当劳打一份工也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这在大多数国家都是不太可能的。还有一个是税高。还有社会福利好,看病不花钱,还一言不合就发钱,税收的最大头都给老百姓发了,这也是变相均贫富。当然,税收、最低工资、社会福利到底是高好还是低好是经济学家们的争论话题,新西兰这几个都高,造成的现象是很明显的。就是大家开的车,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分不出高富帅还是矮穷矬。

也正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小,社会阶层不明显,导致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缺乏打拼意识跟动力。个人不拜金,国家没发展。美国很拜金,中国也很拜金,所以GDP一个第一,一个第二。不服不行。

国内看新闻,经常看到本土土豪的报到,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王思聪的事迹鼓舞着国人不断奋斗。新西兰呢?我看了半天,媒体上最喜欢说的新西兰土豪就三个,一个是彼得蒂尔,是硅谷大佬paypal创始人,加入了新西兰籍。一个是靠mega uploader盗版集中营起家的胖子Kim Dotcom,德国出生,香港创业。还有一个是我国“百名红通人员”的第五号人物中国伟哥之父闫永明,这哥们自觉回国交代问题的时候国内媒体还大量报到过,没想到交代完问题居然放回奥克兰来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结果新西兰这三大土豪榜样没一个是土生土长的kiwi,让人觉得作为新西兰人,再怎么奋斗也白搭。所以干脆不奋斗了。

新西兰人眼中的三大土豪

贫富差距就像水一样,有高低差才能有势能,如果所有没有高低差,就成了一潭死水。高低差太大也不行,容易洪水泛滥。所以度很重要。贫富差距小,很容易让人丧失斗志,周末随便找个公园葛优躺一下,什么努力啊,奋斗啊,慢慢的都不想了。也正是因为这国家太休闲,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去了隔壁澳洲,甚至是远走欧洲、美洲打拼去了。如果没有新移民来补充人口,整个国家本来人口就少,啥都形不成规模经济,弄不好负增长。所以新西兰的移民政策还是相对宽松的。

葛优躺

那为啥这个国家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我觉得主要靠资源,这么好的国土,这么好的气候,又远离战争跟国际纠纷,在国际上也没存在感,只要土里随便刨点什么东西,就够用了。新西兰跟中国正好相反,中国是经济总量感人,人均杯具。新西兰是人均感人,总量杯具。虽然新西兰在各种排行榜上经常刷榜。

最后说说与澳大利亚的区别吧。新西兰存在感太低,很多人分不清新西兰跟隔壁邻居澳大利亚的区别。其实我来之前我也分不清。现在慢慢知道,跟澳洲区别还挺大的。新西兰跟澳大利亚之间隔着1600公里的塔斯曼海,是中国到日本之间的距离的三倍。新西兰没有袋鼠、没有考拉,连本土的哺乳动物都没有。新西兰也没有A2奶粉跟UGG,那都是隔壁的特产。英文口音差距也挺大,澳洲的Aussie English特色是today说成to die。新西兰的Kiwi English则是所有的e都发成i。譬如ten说成tin,pen说成pin。谦有个同学叫Emma,本来应该叫哎呀妈,结果同学们都跟她叫姨妈。

这篇文章好多都是我自己的感想,不一定对。可能比较粗浅,毕竟只生活了三个月。就此打住吧。连续写了好几天,也写累了。休息一段,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写写工作的趣闻,以及新西兰的IT市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