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那是一个看盗版电影还得花钱的年代。在中国鲁东南十八线小城上中学的我,课余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就是跑到录像带租赁店去租盗版的电影看。那时候迪士尼的动画片《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席卷全球,带动了一阵好莱坞动画大片热潮。连我们十八线小城的录像租赁店也不甘落后,在一个阴差阳错的周末,我鬼使神差的从老板那租下了一盘号称是迪士尼最新动画的《花木兰》,第一次邂逅了迪士尼历史上第36部动画长片。

可能因为故事家喻户晓,学校都要求背诵的缘故,说实话这部动画并没有给儿时的我带来太多的震撼。唯一的印象是木兰相亲一段,所有人都打扮得像日本艺妓,还有那只话唠的小龙。当时的我跟大多数人一样,不理解美国公司迪士尼为什么要把一个中国的英雄故事搬上银幕。当时的我更想不到,整整20年后,我会在南半球的另外一个国家,亲身参与到这部动画片的真人版拍摄当中。

这系列文章,就介绍一下我在新西兰参与花木兰拍摄前前后后的故事。虽然只是个龙套角色,但是也让我感触良多。

邂逅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特效日臻成熟,让真人和动画角色同屏献艺越来越容易,迪士尼把一系列的经典动画片如《灰姑娘》《美女与野兽》《小熊维尼》等都翻拍成了真人版,还取得了不错的票房。20年前的《花木兰》也进入了迪士尼的真人翻拍视野。我虽然一直知道木兰会被翻拍,但是对其它细节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在新西兰军队从事预备役的北欧同事M跑过来跟我们说,迪士尼的Mulan(他读作miu lan)剧组在新西兰军队里面找几百个人去拍电影,要Chinese,但是新西兰军队里面哪来的Chinese啊,连10个都没找到,所以他们已经饥不择食了,蒙古人,阿富汗人,土库曼人,伊朗人,巴基斯坦人都要。你还不赶紧去!跟迪士尼公主飙戏的白马王子就是你了。

我一开始只当是玩笑,并没往心里去,还好奇好莱坞电影怎么会跑到新西兰来拍?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总导演Niki Caro是土生土长的新西兰人,还曾经是奥克兰大学的学生。这下就基本上一切都明白了。因为新西兰的电影导演都水平很高,而且莫名的爱国。最擅长的就是跑到好莱坞去接外包,接到了之后把电影拿到新西兰来拍摄,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大导演Peter Jackson的《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三部曲,仅凭一人之力,硬生生的把新西兰的电影产业从零起点带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造就了一系列的旅游、电影特效等相关产业,还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一个“中土大陆”的雅号。之后很多好莱坞大片其实都出自新西兰导演之手,譬如漫威的《雷神索尔》等。而新西兰政府也有意顺水推舟,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吸引海外电影到新西兰拍摄,拉动本国经济。其实这跟我国喜欢到美国去接外包生产iPhone、耐克鞋、芭比娃娃,接到之后回到中国制造,拉动GDP是一个套路的,不难理解。

晚上回到家之后,跟谦说了这件事情。谁知道他特别的来劲,执意让我去参演。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喜欢迪士尼的漫威超级英雄,蜘蛛侠钢铁侠之类,所以大概5年前谦过生日的时候,我买了一些迪士尼的股票送给他当生日礼物,这样他就是他喜欢的角色的小股东了。谁知道自那以后他还真把自己当成了迪士尼公司的主人翁了,经常忽悠同学去看迪士尼电影,逛迪士尼乐园。似乎同学们看电影逛乐园的开销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一样。让他爸去参演迪士尼电影,估计他会感觉他爸在给他打工吧。

自己想去是一方面,人家会不会要还得另说。因为说到拍摄经历,我之前唯一的一次上镜还是在30年前,我那十八线小城的图书馆开业,本地新闻台去采访,我本色出演祖国未来的花朵小学生,作为采访领导讲话的背景,出现在了当晚的全县新闻联播中,有2秒钟的镜头。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拍摄经验,人家剧组会要我么?在经历了几番思想斗争之后,我觉得实力不足只有打感情牌了,就像中国的各种达人秀经常搞成比惨大会一样。于是向剧组写了一封矫揉造作的自荐信,说我拍电影不为名不为利,就为实现我唯一的后代的一个微小的夙愿,做一个好爸爸……谁知道剧组的效率出乎我预料,马上就给我回了信,说正好明天早上还有一次面试,八点,穿好运动服装,来影视基地面试。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千面英雄》,作者总结了一些东西方英雄故事的套路,他们大多是过着平凡的生活,然后突然受到某种感召,普通的生活被打破,踏上了完全不一样的英雄成长旅程。此刻,收到剧组面试通知的我,跟所有的好莱坞套路英雄一样,似乎受到了别样感召,要向朝九晚五告别了。

面试

第二天一早,我迎着朝霞赶到了奥克兰西北30公里的K影视基地。大概提前了20分钟。但刚下车我就懵了,是这地方么?周围全是牧场,除了大群牛羊草泥马之外,周围空无一物。跟国内的车墩、横店完全不一样啊。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人来了,我问了一下,才确认来对了地方。

这次面试的总共有30个人左右,除了几个东南亚国家的,其它都是华人。跟几个人闲聊了一下,发现奥克兰还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只是我之前不知道。其中一个身高190的帅哥,背了一把大宝剑,长发及腰,带着全套的练功护具。现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鹞子翻身,说他自幼习武,仿佛为的就是这一天。还有一位中年大叔,一身仙风道骨的打扮,身着太极,手持拂尘,在等候的时候一直闭目养神,口中念念有词,一看就不是凡人。还有一位大妈,带着自己的儿子来面试,这位大妈虽然不会说英文,但她的座驾十分了得,是保时捷卡宴,我粗略估计了一下,整个停车场50辆车,其余的车加起来不如她这辆车贵,绝对鹤立鸡群。在大家都把汽车当自行车,只买二手,用坏了就扔的新西兰,居然有人开卡宴,而且还愿意让二代来跑龙套,可能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8点整,剧组的人来了,啥事都不干,先签保密协议,每个人手持保密协议,靠墙拍照。然后,才告诉我们这是一部1000年前的中国古代剧,你们今天面试的角色是士兵。最好能有些武术功底,或者是参军经历。不过没有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找不够人,所以这个面试不是yes/no的面试,只要你们愿意演,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只是根据你们的情况具体分工而已。还有就是你们的角色在电影里没有任何身体接触,打架都是假打,所以非常安全。听完我松了一口气,按理说新西兰的华人也不少,为什么抓不来1000个人呢?可能还是他们不愿意大张旗鼓的宣传。

面试的内容非常有意思,所谓的面试,其实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先把我们列队成三排,然后依次传授了我们拳法、棍法、剑法、弓箭。有个老外武术指导在前面做,我们照着他们的样子做。每套动作基本上有十几个分解动作,比第八套广播体操要难很多。后来这些拳法在正片里也有所体现. 所有的套路做完之后基本上一个上午,还是挺累的。我边上新加坡来的小胖子(这哥们后来还演了可汗点兵一幕的敲鼓的士兵, 如图2)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本来大冬天穿着羽绒服,后来脱到只剩背心裤衩了。现在除了那套拳法我还记得,其余的套路我都已经忘光了。想想有点觉得可笑,我的人生第一套中国功夫套路,居然是在海外,师从一个洋人学会的。

图1. 当时学习的拳法

图1. 当时学习的拳法

图2. 敲鼓的士兵

图2. 敲鼓的士兵

套路做完之后,他们让我们填了个表,大概是身高体重衣服号码之类。另外就是可以参与拍摄的时间。剧组要求至少要有两个多月的空闲时间。因为一旦选中之后,要在奥克兰进行一个月的集中训练。之后就是拉到新西兰南岛,进行一个半月的电影拍摄。因为我平常还是要上班跟照顾家,不可能突然失踪两个月。所以就如实跟他们说明了我的情况,我最多只有两周时间。

那次面试之后的两周,一直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应,我估计已经没戏了。所以就没再去多想。眼看集中训练的日子就要到了,我又按耐不住,跟剧组联系了一下。不出意外,士兵是没戏了, 因为时间保证不了。但是剧组告诉我,虽然士兵你是演不成了,但是现在还有其它角色空缺。我们现在大量需要村民,这个只要拍10天左右,你有没有兴趣试试。谁知道,本来以为山穷水尽的龙套之路,又一次柳暗花明了。

现在正片出来了, 回想一下, 还好没去演士兵, 正片里面全都是远景, 而且穿得都一样. 想找到自己是基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