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搞工程教育改革,抓了十个985高校做试点,同济也“有幸”(或是不幸)也在其中。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更加“有幸”(或是不幸)作为了试点学校中的试点学院。

工程教育的论据很充分,现在的高等教育,还都是培养科学家的精英型教育,但是随着扩招的如火如荼,高等教育压根就已经平民化了。目前的本专科生中,其实只有1%多一点的人真正能走到博士这一层。剩下99%的人都要到社会上工作,做工程师。当然要工程化教育了,学以致用,不要培养啥研究型人才了。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看成天之骄子了,就是实用型,工程型人才,出去就能干活。据说(只是据说)还有了一些长远战略规划,例如几年后工程硕士的比例占到所有硕士的2/3,剩下的是工学硕士。

上周去听了一个关于工程教育改革的峰会,院士们,领导们对目前高等教育的问题一清二楚,可是为什么不改呢?很简单,就像某人说的,改革总是会有阻力。所有的阻碍和反对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另一方面,旧体制和旧路线的维护者的干扰。工程教育改革当然也是这样。

先说既得利益者,工程教育改革会损害谁的利益?当然不少群体。首先,试点高校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俺们同济好不容易也混到985了,改得再好,能好到哪里去?能借此一举超越卡内基梅隆,斯坦福,游戏伯克利,爱慕阿提,成为世界顶尖高校么?显然不可能,倒是有可能改的不好,伤了元气,倒退不少。所以,学校不情愿改,绝对不会把学校目前的教学体制完全推翻,定下了保大盘子的基调,搞试点班。意思也就是大盘子不动,还是这样,拿10个人,20个人出来当小白鼠。颇有应付的意思。

再说旧路线的维护者,谁是旧路线的维护者?我敢说,目前的高校教师中,80%是旧路线的维护者。为什么?工程教育跟科学教育截然不同,它的方法论,思维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而要搞工程教育,首先要有工程型的师资,老师都不是工程型的,怎么培养出工程型的学生?而目前高校无论是人才引进指标,还是教师的考核机制,跟工程沾边么?绝大多数老师是博士毕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点工程经验,教计算机的教授不会写代码,很正常。此外,高校对老师的考核,无论是评职称,还是工作,都是以科研业绩为主的。如果要把这个也推翻。教育部有这个魄力,把目前的老师解雇一半,再重新按照工程型的要求招聘一半人进来么?显然不可能。目前的教授,领导,哪个不是按照这个学术标准选拔上来的?有人敢自己说自己不够工程化,不符合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自行下岗?

所以,试点的高校不支持改革,试点的实行者老师也不支持改革,这个改革成功的了?我看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