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blog讲了即将进行的工程教育改革,由于不是另起炉灶,是修修补补,成功可能性小。那么今天再来看看一个另起炉灶的例子——示范性软件学院。

教育部受了印度阿三的刺激,要搞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为什么通过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方式?为什么当年不在现有的计算机系进行“高水平,实用型,国际化软件人才教育改革”?很明显,阻力太大,改不了。一堆老专家,老学者,老头,老太,思想已经像BIOS一样,固化了,想把BIOS 1.0刷成BIOS 1.1可以,但是想刷成UEFI,没门。改不了怎么办,干脆另起炉灶。我给你政策:高收费自负盈亏,工程化教学,国际合作,企业合作,不得与计算机系放在一块(其实私下通奸的不少,当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示范性软件学院从02年起,已经办了这么多年了,好处已经宣传的够多了,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咱就不多说了。我个人的观点,示范性软件学院绝对是可以跟恢复高考一样,放到中国教育史中的壮举。今天就说说问题把。

政治书上说:资产阶级有妥协性,改革不彻底,搞出个君主立宪制。其实任何阶级都一样,总是有触不得的“红线”的。改革,也肯定是在红线框住的框框内改。想跳出红线,你就看看商鞅、梁启超、闻一多吧。教育改革也是一样。

软件学院改革到今天,该暴露出来的问题,基本上已经暴露的差不多了。我的感觉,就是教育部一个左直拳命中目标,但是右直拳迟迟没有发出来,对手没打倒,我再刺一个左直拳。但是,单靠左直拳,打倒对手很困难……为什么不让出右勾拳?因为右手被“红线”绑住了。

就说几个红线圈住的问题吧:

问题一:经济命脉,大款不如公款。软件学院高收费自负盈亏,是否高收费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给老师提供更好的待遇呢,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农民企业家,山西煤老板,有钱是有钱,但是跟中石油,跟华能比呢?软件学院就像山西煤老板一样,倒腾学费,尤其是工硕学费是有不少收入(插一条小学思考题:已知02年每个本科四年学费4w,当时4w可以买10平米内环房子,求:如果学费跟房价等比增长,现在要收多少学费),但是支出大家都没看到,大到每年数百万的房租,小到每个网口80块月租,都是自摸。而且软件学院给外面所有的人的印象都是山西煤老板,所以各个部门都来“揩油”。软件学院真有钱么?看看就知道了。整个嘉定校区,几个学院没有自己的楼?几个学院还在租房度日?就像所有心智正常的人一样,如果能选择,我要当中石油老板,不要当山西煤老板。说到底,山西煤老板目前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自造血机制,要随时担心“煤矿”被“收归国有”。

问题二:政治地位,“马总统”还是“马省长”。工程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求工程型教师。教师队伍“三三制”是教育部很有远见的目光。三分之一老师企业背景负责工程实践课程,三分之一老师学校背景负责基础课,三分之一老师国外背景负责国际化。这么多年下来,可坑苦了企业来的老师,高校的评价指标完全不考虑企业老师的问题。我院到现在为止,还有企业老师八年了,没评上副教授。某学院聘了个企业的CTO,目前还是讲师。不但对个人,对学院也是一样,每年的院系评估,软件学院总是垫底。为啥?因为你干的事情跟现行评价指标根本没关系。没论文,没科研,没专利,没项目。学生就业好算个P啊,企业给学生工资高算个P啊,能纯英文上课能接受外国学生算个P啊,总之你就是个P学院。不但如此,我想解雇一个老师,不行!事业单位不是企业;我想招一个人进来,不行!不是博士,不符合学校的要求;我想给老师多发点钱,不行!学校平均工资水平给你看;我不想上那么多没用的“通识”课程了,不行!这是学校统一规定。我想多开一些实用型课程,不行!学校不是企业的吹鼓手……说到底,软件学院是一个“省”,不是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主权,而且“一国两制”在这里行不通。

问题三:文化地位,“两个凡是”还是“实事求是”。凡是研究生,都必须归属于某个学科点;凡是学科点,都必须按照学科点评价指标来统一要求。这两句话,放在今天的高校谁也推不翻。中国多少年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体制,其“基石”是学科。而从学科的角度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绝对是怪胎。因为它们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学科。软件学院没有学科!而没有学科,在软件学院的发展路途中,不是绊脚石的问题了,而是压在软件学院头上的“三座大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保研要保到计算机系,为什么软件学院不能招博士,为什么我们的硕士毕业要电信学院说了算,为什么老师评职称要看别人颜色,为什么……。没有学科怎么办?两条出路:第一,一举打破学科基石体制,第二,通过各种方法给软件学院再设置一个学科。哪种方法改革更彻底,一目了然。后一种方法,又是用老制度解决改革中的新问题,走回头路了。说到底,软件学院始终是游离在系统之外的一个“游子”,而这个“系统”,即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打不破。

写了这么多了,就像小学作文,总要点题。改革不彻底,就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